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33/33页)
战机问世,那么,f-22、f-35独领风骚的年代将就此结束。 犹抱琵琶半遮面 美国一位高级工程师感慨:“美国人总是在努力解决那些最艰难的问题,以便于俄罗斯人在他们的设计中跟进。”俄罗斯著名战斗机设计师柯内合夫也曾经说过,俄罗斯战斗机总能做到比同时代的美国战斗机更强,原因很简单,因为俄罗斯战斗机总在美国的同类战机之后诞生。 t-50长22.0米,高6.1米,翼展14.2米,属于重型战斗机。虽然借鉴了f-22很多经验,但t-50更多的还是在苏-27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机动性和可控性堪称一流,并实现超音速巡航和隐身。这在未来的“隐身空战”中可能会变得非常可贵,因为当隐身战机成为常规配置之后,视距外攻击能力将不分伯仲,近距离空战将重新回归到常规作战中来。 俄罗斯对t-50的具体情况讳莫如深,大多数技术指标还处于保密状态。根据各方透露的消息,t-50可超音速巡航,时速高达145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为37吨,战斗负荷高达7.5吨,可携带航空机炮和各型空空、空地导弹,既可空中作战,也可对地攻击。t-50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400千米,能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并打击其中的16个;其新型无线电侦察和对抗系统可使自己在不打开雷达的情况下发现敌人,进一步降低了暴露自己的可能性。正如苏俄所有飞机一样,t-50的航电设备相比美机还是稍逊一筹,恐怕难以达到四代战机所要求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在隐身方面,t-50的机头、机舱、机翼、进气管等都使用了独特的形状,机身外壳有70%为符复合材料,两个大型武器舱接近机身容量的1/3,大大降低了雷达可探测性。此外,t-50还设计了新型空气动力系统,采用了比f-22更先进的等离子隐身技术。但由于t-50体型较大,为了满足飞行需求,尾翼隐身效果不佳,整体隐身效果比f-22有所降低,需要靠吸波材料和吸波结构进行弥补。 虽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t-50的消息传出来。例如,2013年9月,t-50在莫斯科航展上大秀技术,进行了惊世骇俗的机动性表演;2014年6月10日,t-50第5架原型机在飞行试验时起火;2014年9月,外媒公开了t-50试验机采用了新颖的可动边条翼设计……据航空专家分析,t-50的很多性能优于美国的f-22和f-35,而最为吸引眼球的则是每架仅为4000万美元的价格,这是美制f-22和f-25的1/3。可以想象,如果t-50的性能果真不负众望,世界军机市场上必将再度掀起苏霍伊战机的狂潮。 苏霍伊设计局 苏霍伊设计局由其创始人、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命名。苏霍伊于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是一位热爱藏书的知识分子,使苏霍伊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长大。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读书时,苏霍伊选修了“苏联航空之父”尼古拉茹科夫斯基的航空理论课,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战时期,苏霍伊中断学业而应征入伍,亲自体验了俄军落后的空军装备,立志研制战机。一战后的苏霍伊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他先后感染了斑疹伤寒和猩红热,喉咙留下了终身后遗症,只能小声说话;在莫斯科继续读书时,他在寒冷的严冬中睡地板,还不得不干重体力活勤工俭学来维持生活。这些苦难塑造了苏霍伊顽强的性格。 1924年,苏霍伊在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了一架300马力单座歼击机的设计方案,得到了苏联航空奠基人之一图波列夫的赏识,留在这位大师身边工作。很快,苏霍伊的才华就显露出来,于1939年创建了苏霍伊设计局。苏霍伊非常注意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并大胆应用,因此,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大多凝聚了最高端的技术水平,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很多产品没有问世就夭折。1949年,苏霍伊设计局由于长期缺乏投产飞机而被迫解散。在恩师图波列夫的帮助下,苏霍伊团队的骨干才得以保留。 然而,苏霍伊并没有被这些坎坷击垮,而是以其坚韧的意志继续秉承着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总结着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苏霍伊设计局于1953年恢复,相继推出了苏-7歼击轰炸机,苏-9、苏-15截击机,苏-17、苏-24轰炸机等精品战机。与高产低价、以外销为主的米格系列战机不同,多数复杂而先进的苏氏战机仅供国内使用,因此一直被蒙着神秘的面纱。直到在苏-27战斗机上,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才使苏霍伊设计局为世人所关注,走向了辉煌的全盛时代,并引领了俄罗斯第四代战机t-50的研制。 苏霍伊于1975年逝世。之后,苏霍伊设计局相继由伊万诺夫、西蒙诺夫主持,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所有产品依旧以“苏”命名。2009年,苏霍伊设计局兼并了数十年的老对手米高扬,坐上俄罗斯战机公司的头把交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