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32/33页)

15日,f-35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首次试飞成功。虽尚未定型,但第100架f-35已经于2013年12月13日下线交付,预计2020年前相继服役。

    f-35长15.7米,高4.3米,翼展10.7米,看上去像是微缩的f-22,升限超过1.8万米,最大起飞重量近32吨,最大速度1.6马赫,虽然在速度上与三代战机差距不大,但机动性、隐身性和航电系统大大增强。例如,f-35驾驶舱内装有世界最大的战斗机显示器,武器、飞机状态、战场环境、安全信息等数据可一次全部呈现。驾驶员不仅可以触摸控制显示屏,还可以通过驾驶杆和油门杆上的各种开关和电位计旋钮进行调整。雷达、瞄准系统等相关图像可直接投射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上,使飞行员可以实现360度全景感知。

    f-35的隐身性能虽不及f-22,但远胜于其他缺少隐身功能的三代战机,其机头方向的雷达反射截面(即rcs,反映飞机向雷达接收天线方向散射电磁波的能力)仅有0.065平方米,而f-15、苏-27等三代战机则超过10平方米。此外,f-35还改变了全机雷达散射及红外辐射中心,敌方即使发射了导弹,也很难命中飞机。

    虽然以“经济适用”为初衷,f-35的研制时间和费用都超出了预期水平。2014年的单机报价接近3亿美元,预计增加订单后单机价格会降至1亿美元,而且由于f-35三军通用,维修保养和人力培训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作为美国唯一可以销售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35已经成为全球战机市场的宠儿。除研发合作国纷纷下单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过也纷纷表示了购买意向,预计总销售量将超过6000架。

    垂直/短距起降型f-35b

    垂直起降这一想法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研制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初衷有二:一是希望飞机能够摆脱对机场跑道的依赖,在恶劣的机场条件下或海上舰船完成非常规起降;二是希望在空中被敌机追击时能够突然加速甚至悬停,瞬时转入后方的有利位置,转守为攻。在60年代,美国、西德、苏联、英国等多个国家都对垂直/短距起降机型进行了深入研制,发展出十余种试验机,但真正能够装备部队并具备实战功能的只有英国的“鹞”式战斗机。而且“鹞”式为了实现垂直/短距起降,大幅牺牲了速度、航程、载重等参数,安全性也令人堪忧,垂直/短距一时间告一段落。

    而到了21世纪,美军重新提出了研制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根据数十年的航空经验和积累,f-35b主要采取负载短距起飞、空载垂直降落的模式,在速度、航程、载重和战斗力上进行了较好折衷。相比过去“鹞”式等机型完全依靠向下喷气抬升机体的野蛮方式,f-35b设计了升力风扇来补充起飞所需的向上推力,在动力系统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尽管如此,f-35b的飞行性能还是受到了诸多限制。直到2010年6月10日,f-35b才实现超音速飞行,成为首架具有超音速飞行的短距/垂直起降隐身飞机。2011年10月,f-35b又成功在两栖攻击舰上垂直着陆,此后,开始了密集的试飞测试。然而,2014年6月,一架f-35b发动机就发生了起火事故,导致该机被限制在指定范围内飞行。因此,集多种理想性能于一身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隐身机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21 t-50:俄罗斯的复兴

    当美国推出f-22高端型和f-35经济型第四代隐形战斗机以后,曾经以近乎完美的机动性而风光无限的苏-27便得到了全面压制,迫使俄罗斯继续研制改进机型。

    俄罗斯的四代战机

    在苏-27成功后不久,苏霍伊设计局就开发了更先进的苏-35,但并没有本质上的改进,综合性能更无法与f-22和f-35比肩。的确,虽然苏-27经历了颠覆性的设计而后来居上,但在不进则退的战斗机世界里,没有哪种机型可以持续30年保持领先。苏-27也不例外,尤其是美国新机的隐身性能使三代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大打折扣。

    在隐身飞机方面,美国早在1981年就试飞了f-117并很快交付部队,在二战后军机大战中终于将苏联远远甩在了后面。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尝试新机研制,但政局的动荡使军工业几乎陷入冰河时代。最终,米格1.44和苏-47两种“三代半”机型还是艰难问世,为第四代战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米格1.44在隐身方面缺陷较大,加上出口市场的黯淡,使得米格公司濒临倒闭,竞争力大减。风头正盛的苏霍伊设计局借鉴了f-22的技术,并与印度展开了经济合作,于2002年制造了第四代战机t-50的原型机。

    2010年1月29日,t-50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首次试飞成功,2011年8月17日在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公开亮相,预计2025年替换俄罗斯所有的米格-29和苏-27。如果美国在此之前没有新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