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14/33页)
团队果真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品质。1940年10月26日,轻型战斗机p-51试飞成功,兴奋的英国人将其命名为“野马”,一下子就定了321架。p-51于1941年开始交付,1942年开始正式执行作战任务。 豪气野马 p-51机头纤细,机身线条流畅简洁,有效减小了飞行阻力,其尺寸与德国的me-109、英国的“喷火”以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相似,但合理的气动布局使载油量增大了3倍,航程超过1000千米,因此非常适于为远程轰炸机进行护航,突破了长距离空袭安全性方面的瓶颈。该机首个型号a型最大时速627.5千米,升限9600米,爬升6000米仅需9.1分钟,两个机翼前缘装有4挺勃朗宁mg53-212.7毫米机枪,各备弹280~350发,并可携带数枚132~250千克炸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p-51不断升级,速度、爬升率、航程、武器装备等也有了大幅提升,超越了二战中所有战斗机。 其实,p-51的高空机动性比不上“喷火”,防御性不如p-47,但它很好地将这两个重要性能进行了折中,生产和维护成本又低于“喷火”和p-47,且盟军正值战略大反攻阶段,急需可执行高速远程护航的战斗机。p-51各型共计生产约1.5万架,在技术上和实战上都完全匹配了盟军的军事需求,被评为二战主力战斗机中最优秀机种之一,是盟军制空权的象征。p-51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最卓越的战斗机并不需要各个指标都超越群雄,而需要综合性能达到最优,最符合时局所需。 正如p-51的缔造者金德伯格所预期,p-51比美国所有其他战斗机都棒,结果,不仅英国人大喜过望,美国人自己也垂涎三尺。在最初为英国生产的150架中,美军居然扣掉了一大半,只将57架真正交付。后来,美国订购了越来越多的p-51,各个战斗机大队也相继换装了“野马”,以至于最初为英国人生产的p-51慢慢变成了美军的象征。 辉煌战绩 p-51的参战经历写满了胜利与辉煌。1942年8月19日,英军的两架“野马”潜入被德军占领的法国境内,利用该机优异的超低空性能,在距地3米的距离对德军步兵狂扫。面对天上的攻击,地上的德军毫无还击之力。德方2架fw-190战斗机来攻击时,p-51又从超低空距离甩开敌机,并将对方打掉一架。1944年3月6日,美军上百架p-51与600架p-47在柏林大空袭中与德机激战,41架德机被p-51击落。接下来,p-51成为为轰炸机护航的主力飞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英苏间穿梭轰炸等重要战斗行动。德国虽然也在不断更新战斗机,但综合性能终究无法战胜“野马”,制空权完全被同盟国掌控。据统计,在欧洲战场上,p-51出动13873架次,投弹5668吨,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了4131个地面目标,自己共损失2520架。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初期空战中风光无限,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于1940年推出了体积小、速度快、灵活性强、火力猛、航程远的零式战斗机,使美军飞行员一见到零式战机就几乎放弃了归航,而p-51的到来彻底终结了“零式”的嚣张。p-51在零式战斗机引以为傲的各个参数上都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而且安全防御性能远远高于零式战斗机。日军飞行员屡战屡败的噩梦开始了。1945年1月11日,美军第71战术侦察机大队第82中队刚换装p-51,比尔肖莫中尉在空中遇到了由12架战斗机和1架轰炸机组成的日军机群。在悬殊的数量对比之下,肖莫先是利用爬高俯冲从上面打掉了4架战斗机,又钻到轰炸机下方从机腹将其击落,接着追赶2架试图逃跑的日机将其击落,仅用6分钟完成了0:6的战绩。在战争末期,p-51进驻硫磺岛,在袭击日本本土的行动中为轰炸机护航或实施直接突击,此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太平洋上空的p-51几乎完全是在进行“表演”。 p-51的优异性能使其在战后仍继续服役,即使到了喷气式飞机时代,“野马”还活跃在部分战场上,在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危地马拉等国的空军一直服役到20世纪60年代,是生命力最为持久的活塞发动机战斗机。 1.11 me-262:坎坷的喷气式战斗机鼻祖 正是因为活跃在二战战场上的几乎都是活塞式飞机,人们经常认为喷气式飞机是在二战结束以后产生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德国的me-262和英国的“流星”都是出现在二战战场上的喷气式战斗机,其中,me-262出现时间更早,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性喷气式战斗机,但它的诞生和发展充满了坎坷。 活塞式发动机与音障 当我们今天提起战斗机的时候,“超音速”、“喷气式”可能都是最常谈到的关键词,而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二战期间的名机最高速度都是600千米/小时左右,与现在所经常听到的超音速(高于1126千米/小时)相距甚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