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12/33页)

大量的飞行员。

    这些弱点在1942年6月,美军得到一架完整零式战斗机后暴露无遗,加上美军f6f、p-47、p-51等更先进战机的问世,“零式”的优势也逐渐消失。从1942年末,日军在空战中开始连连失手,而且损失巨大,尚缺乏科技工业实力的日本却再无更新型号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制空权。零式战斗机最后慢慢变成了臭名昭著的自杀式武器,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零式战斗机生产了超过1万架,是日本产量最高的军事飞机。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作为太平洋初期性能最优异的战斗机,该机无疑对战局起到了深远影响。而且该机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西方的依赖,被公认为日本飞机设计的里程碑式产品和日本科技制造实力的重要体现。

    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

    “神风”特攻队是二战后期日本发展的一种自杀式特别攻击队伍。1281年元朝忽必烈入侵日本的远洋舰队被一阵台风意外摧毁,日本认为这是天皇所赐神风,“神风”特攻队的名字由此而来。

    1944年10月美军反攻菲律宾时,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发现日本第5基地航空队能仅有不到100架飞机能作战,因此决定使用零式战斗机装载250千克炸药对美国舰船实施俯冲撞击(其正常载弹量仅为60千克)。其实,自杀式撞击本不是新鲜事,各国都有英勇的飞行员在自己无法返航时选择玉石俱焚,但好端端的多架零式战斗机从天而降,令美军毫无准备,结果,10月22~25日的800架自杀飞机炸沉了2艘航母和3艘驱逐舰。

    自此以后,日军变本加厉,在后面的硫磺岛、冲绳岛等战役中大量使用“神风”特攻队,武器也从零式战斗机扩展到“樱花”有人驾驶飞行炸弹“、回天”载人鱼雷“、彗星”俯冲轰炸机等。二战后期,日军总计出动4000余架次,损失飞机近1300架,炸沉美军34艘舰船。自杀式袭击深刻反映了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精神、穷途末路的绝望心态和落后的战术技术,已经遭到了各国的批判,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一样,成为二战时期最阴暗的角落之一。

    1.9 p-38“闪电”:山本五十六的铡刀

    在人类战斗机历史上,p-38是一种外形奇特的“双身怪物”,看上去像是两架并在一起的连体飞机,装有驾驶员的中央机身很短,两个长引擎分列左右,后方各有一个尾翼。该机装甲厚实,火力猛烈,战场生存力极强,与日本零式战斗机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是因为猎杀了山本五十六而名垂史册。

    空中坦克

    p-38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第一种军用飞机,绰号“闪电”。1937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研制一种能在6100米高度以时速580千米飞行的截击机。豪尔赫博德和克莱伦斯约翰逊带领着洛克希德设计小组很快交出了设计方案。1939年1月27日,p-38成功首飞。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约翰逊说服了美国当局,将这款截击机改造成为当时战争更需要的攻击力更强的战斗机。改造后的p-38长11.5米,翼展15.9米,高3米,最大起飞重量近10吨,实用升限1.3万米,装有1门备弹150发的西斯潘诺20毫米机炮和4挺备弹各500发的12.7毫米机枪,并可携带火箭发射器或炸弹。

    1942年,p-38投入实战,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足迹遍布整个二战战场,但使用最为成功的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相比小巧而柔弱的日本零式战斗机,p-38明显具有更强的火力、更厚的装甲和更快的速度。该机的厚重和结实赋予其强大的战场生命力,其双尾撑结构能迅速吸收异常振动,油箱、尾翼等容易遭到打击的部位多有重叠,一般的炮弹和机枪难以造成致命毁伤。

    1944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一架p-38与一架德国me-109相撞,结果,me-109失去机翼即刻坠毁,而p-38在失去了一侧的尾翼和螺旋桨后居然返回基地,并成功降落。在一次对日作战中,一架p-38遭受了日军密集的火力打击,身中100多处机枪和5处炮弹,一侧翼尖也被削去了近1米,竟也摇摇晃晃地飞了回来。坚固的p-38无疑是美国诸多王牌飞行员钟爱的座驾和日本飞行员的眼中钉。日本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说p-38是“最不愿意浪费炮弹的对手”。

    狙杀山本五十六

    1943年4月14日清晨,美国海军情报部截获了一份绝密电报:gf及属员将于4月18日上午8时由拉包尔出发,9时45分在巴莱尔机场降落。经过破译,gf身份被确定为美国人恨之入骨的山本五十六,他一手导演了珍珠港事件,令美国太平洋舰队险些全军覆没,早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偶像和美国的肉中刺。得知此消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和罗斯福总统一致决定实施狙杀。在精心策划的猎杀行动中,p-38可以说是美国唯一能够胜任的机型。它航程较长,可达1800千米,而此次任务往返航程为1600千米;另外,该机火力强大,而且枪炮安装在机头位置,适于进行迎面战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